新華網——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造產學研融合新模式
作者:管理員 ?? 發布于:2011-05-25 ?? 文字:【
大】【
中】【
小】
摘要:
新華網深圳5月24日電 題:“深加工”“守望人”“孵化器”“供血者”——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造產學研融合新模式
記者吳濤、陳煒偉
每年超過15項重點成果實現產業化,產生直接效益超過5億元,2010年自主創新產品銷售額213億。這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對高科技成果“深加工”的成績。
自1996年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把事業單位、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四者的優勢相結合,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新方式,創造出產學研融合新模式,即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深加工”高科技成果,成為市場風向的“守望人”、企業的“孵化器”、科研機構的“供血者”。
企業發展“孵化器”:為高科技企業成長提供“溫房”
從科技成果到經濟效益一直是科研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高科技企業面臨的難題。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通過科技創新孵化器建設,通過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四大措施,成為高科技企業孵化成長的“溫房”。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巖說,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充當科技創新孵化器,將建設成連接大學和社會的紐帶、溝通科技與經濟的橋梁作為目標之一。
“高科技企業成長,離不開一系列外部資源的支持。我們從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四個方面為高科技企業成長提供便利條件。”劉巖說。
據劉巖介紹,在技術方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先后投入4億多元,組建了4個研究所、10個實驗室,為企業解決高科技研究成果轉化構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在人才方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建立了培訓中心,為企業培訓和引進人才。2010年,該院還在美國設立北美創新創業中心,“把人才爭奪的前沿陣地前移到像硅谷這樣的人才聚集地”。
在資金方面,通過多種渠道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一是為高科技企業提供科技、產業、市場信息,并協助其申請各種科技基金;二是幫高科技企業找擔保,申請銀行貸款,為高科技企業疏通資金渠道;三是通過組建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直接對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為企業注入發展資金。
在管理服務方面,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企業技術協作中心、產學研示范基地等,為企業提供管理服務。
“這些措施使研究院在孵化高科技企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目前已累計‘孵化’高新技術企業600多家。”劉巖說。
科研機構“供血者”:催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內生動力”
通過技術入股等方式,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形成了“科研創造價值、價值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為研究院自我發展提供不竭的“內生動力”。
15年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2項,申請專利近200項,近100項專利獲得授權;平均每年有超過15項重點成果實現產業化,產生的直接效益超過5億元;2010年自主創新產品銷售額213億……
力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第一家產業化企業,而該企業的技術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馮冠平用8年時間主導研發的石英數字式力傳感技術。企業成立后,累計出口額已達50億,名列世界同類企業前三。
“把科研成果變成企業,再從企業里得到價值回報的盈利模式成為研究院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偉強說,研究院從科研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中獲益的同時,研發人員也通過實名制的股份等激勵機制從研發投入中獲益。“科研創造價值、價值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為研究院自我發展提供了“巨大內力”。
“四不像模式”為形成科技研發良性循環提供機制體制保障。劉偉強說,為給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提供體制機制上的保障,該院開創了“四不像模式”:第一,是企業又不完全像企業。研究院實行企業化管理,但不同于一般企業,是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強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第二,是事業單位又不完全像事業單位,實行事業單位的企業化運作。第三,是研究機構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管理服務和創業投資等功能融為一體。第四,是大學又不完全像大學,植根于清華大學的校風和傳統,又融入了特區企業文化的特色。
“這一模式使研究院擺脫了原有的制度束縛,清除了發展道路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劉偉強說。
市場風向“守望者”:高科技成果“深加工”打造產學研融合新模式
“其實從本質上講,我們的成功就一個秘訣:對高科技成果進行深加工,做市場風向的‘守望者’。”劉偉強說。
劉偉強總結說,如同制造業一樣,高科技成果也有產業鏈的上下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工作就是對“高科技成果”這一產品進行“深加工”。他說,科研成果的應用需要將論文這一“初級產品”深加工,成為可以產業化應用的技術。他說;“目前,我們的用戶都是英特爾、松下等國際公司。科技的產業化不僅解決了生產技術問題,也讓我們進入了市場,可以敏銳地掌握市場信息。”
“從幫企業臨時解決技術難題,到共同提升技術和升級換代產品,再到現在幫企業謀劃未來5年的技術前景和發展方向。”這是8年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與萬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路線圖。“在我們的技術升級支持下,萬裕科技生產的電容器的產量和利潤都實現了翻番。”劉偉強說。
劉巖認為:產學研結合是“你+我”;而“產學研融合”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味著更密不可分的格局,也意味著體制機制的變革和創新。多年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一直探索產學研融合的新路徑,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來源:新華網